 |
售價:205

|
希望散戶、主管都能 懂財報超賺錢:50張圖、33個技巧,解決你對數字抓狂的難題!數量有限,售完為止!限量是殘酷的,不要猶豫入手要快~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希望散戶、主管都能 懂財報超賺錢:50張圖、33個技巧,解決你對數字抓狂的難題!,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.CHRISTINA是我的好朋友,為人正直又有愛心;CHRISTINA他只會推荐好東西!希望散戶、主管都能 懂財報超賺錢:50張圖、33個技巧,解決你對數字抓狂的難題! 等好久終於開賣了超讚的啦!希望散戶、主管都能 懂財報超賺錢:50張圖、33個技巧,解決你對數字抓狂的難題!也有些網路上部落客的評價也值得我們參考.
|
|
雅虎購物、momo購物及博客來是我比較常去逛的EC網購平台,常常有優惠商品可撿便宜。BLANCHE最近也對這個商品很感興趣,下面是整理過的資料;有希望散戶、主管都能 懂財報超賺錢:50張圖、33個技巧,解決你對數字抓狂的難題!與其他類似值得參考的商品清單.BLANCHE不吝嗇分享他的生活點點滴滴;包括網路上購買的任何東西.網友也都知道在定價和網路售價會有一定的差距,
|
內容簡介 ‧超級圖解技巧! ‧綜合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兩表合一! 看不懂財報,如何了解公司真實狀況? 想要練就看透企業經營的火眼金睛, 作者教你用33技巧,理解數字背後的涵義, 輕鬆解讀財報,投資、管理都沒問題! ‧身為主管聽到營業收入增加110%、公司卻沒獲利,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嗎? ‧和銀行交涉貸款事務時,必須注意哪些數據才能順利? ‧投資人該怎樣判斷公司的好壞,找出買進或賣出的標的? ‧怎麼看ROA、ROE、現金流量等數字,避免買到地雷股? ‧財務人員如何發掘公司財務缺口,讓資金流動順暢,提升經營績效? 想解決這類問題,得懂得抓住財務報表的重點,但專有名詞與數字那麼繁雜,實在令人不禁頭皮發麻…… ★超簡單圖解,讓散戶與主管都能快速看透財報真相! 作者福岡雄吉郎,既是稅務專家又是會計師,在協助企業改善財務體質的過程中,練就出將財務報表變得簡單易懂的訣竅。他強調,分析財務報表不是光靠數字,而是要用圖解來思考。 那麼,該如何用圖解來思考財務數字呢?本書提供33個技巧、超過50張圖表,帶領你逐步解讀財務報表,並進一步以面積圖的方式,將綜合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兩表合一,徹底解決你看到財報就頭痛的困擾! ★散戶與主管只需掌握4重點,就能輕鬆解讀財報數字! ◎收益性:公司有賺錢嗎? 就像店面的翻桌率一樣,應該從經常利益、資產報酬率,看資產的回轉效率與獲利能力。 ◎安全性:公司會倒閉嗎? 避免債權人或股票投資人的資金化為泡沫,公司應增加自有資產,注意負債不要超過半年的營業額。 ◎融資力:公司能償債嗎? 償債能力等於賺錢能力,銀行會根據公司的經營文化與金流,來計算償債能力,判斷是否要貸款給公司。 ◎生產力:公司有人才嗎? 想要以少人數賺到高利益,公司必須計算勞動分配率來掌握產能,提升人力附加價值,就能提高生產力。 ★業績好就是好公司嗎?錯!魔鬼藏在細節裡 財報中羅列的各種數字,隱藏著判斷公司好壞的線索。然而,你不需要百分之百都看懂,因為作者透過圖表和圖解教你…… ◎綜合損益表:用來檢視公司業績 客戶、投資人、銀行、信用評比機構與稅務機關,從各自不同的角度解讀綜合損益表,觀察及監督公司的經營狀況。 ‧教你如何將商品或服務訂高價,還能暢銷。 ‧教你怎樣與銀行交涉,以降低利息。 ‧教你怎麼善用轉存虧損,來輕鬆避稅。 ‧教你計算存貨價值,正確控制營業成本。 ‧教你避開創業新手常遇到的問題──公司獲利卻倒閉。 ◎資產負債表:用來了解公司財產與借款 資產負債表顯示了公司從創業以來的資產累積與資本餘額,透露出公司的歷史與事業特質。 ‧教你6步驟將資產負債表畫成「面積圖」,看清公司哪裡長贅肉。 ‧教你在財產明細中,看出那些流動資產可以馬上變現。 ‧教你檢視自有資本與他人資本,以免買到地雷股。 ‧教你如何強健公司體質,活化土地、存貨、應收貨款…… 本書特色 ‧透過50張圖表解析名詞與數字,讓你看財報不再霧煞煞。 ‧提供33個技巧,幫你掌握公司經營實況,輕鬆超賺錢! ‧6步驟製作面積圖,將綜合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合而為一。 專業推薦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 戴信維 兩岸企業爭相指名的財報講師 林明樟 價值投資者 雷浩斯 詳細資料ISBN:9789869659659 叢書系列:BIZ 規格:平裝 / 224頁 / 14.8 X 21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 出版地:台灣 本書分類:商業理財> 會計/統計> 財務報表  內容連載第一章:解讀公司經營數字,掌握4個重點就足夠! 人、物、錢是經營公司的根本,因此要根據人、物、錢的觀點,來解讀公司數字。 1‧判斷公司優劣千萬別看金額,而是以「比例」來思考 ■報紙、會議、客戶調查報告等,都看得到數字的身影 我們身為商務人士,註定與數字結下不解之緣。攤開報紙,常會看到「A公司經常利益增加二○%」、「B公司淨利最高一百億元」、「B公司最終負債五億元」等小標題。 在經營會議上也常會聽到:「營業收入比去年多一一○%,毛利是一○三%,經常利益是九八%……」等發言。 當你閱讀主管交付的企業評比機構(例如帝國數據銀行等)的調查報告書時,會發現其中記載著:「資本額四十萬元」、「營業利益五億元」、「自有資本比率三五%」、「申報所得二十五億元」等資料。 股票投資人閱讀《公司四季報》時,會看到「ROA(資產報酬率)八%」、「ROE(股東權益報酬率)一五%」、「折舊費用九億元」、「現金流量(CF)一百億元」等各種數字。 ■避免誤會或迷思,你應該用數字思考 當你說「那家公司有信用,可以信賴」時,是根據什麼而如此認定呢?有人會回答:「常看到那家公司的廣告」、「公司創業一百年,歷史悠久」、「最近上市了」等。雖然每個人的答案不同,但是我們大多都是憑印象認為「那家公司沒問題」。 不過,這樣的印象不見得永遠準確,知名企業也會破產或面臨營運危機。在一九九○年代,大家原本認為絕對不會倒閉的都市銀行(譯注:日本的一般銀行中,將總部設於東京、大阪等大都市,廣域推行業務的銀行)或證券公司,真的都相繼倒閉。 現在,這樣的情況依然發生,「那家公司竟然……」的標題也常出現在報紙的版面,所以只憑印象來判斷公司好壞是非常危險的。要避免誤會或迷思,務必根據數字來思考與判斷。 ■擺脫不了誤會或迷思的習性 當有人告訴我們「要判斷公司的好壞,應該以數字來評估」時,我們總是習慣根據公司的「規模」來判斷。如果是「營業額好幾兆元的公司」、「員工好幾萬人」,大家幾乎都會覺得:「這是一家大公司,可以安心投資。」 看完整內容連載 主題活動──8萬小時的修行──年終職場書展66折起 |
詳細商品說明
|
資料來源:博客來
q2bbp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